作为全国领先的上市券商,拥有以证券经纪、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服务、投资服务、基金债券代销服务等为基本架构的专业证券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业务系统的不断上线,一方面提供信息服务的IT软硬件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IT软硬件的运行情况和企业各部门业务的捆绑越来越紧密,IT软硬件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对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营和维护管理的要求也越高。
基于证券行业的特点,证券类业务应用对于IT基础架构的选型存在较高的依赖度,市场的变化非常快,业务部门需要更好的响应市场的变化和趋势。IT部门的职能逐步由支撑的角色转变成为与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具有业务驱动力的角色方向进行转变。
兴业证券的IT基础架构大部分以传统架构的稳态基础架构为主,包括小型机、X86服务器、网络设备、各类存储设备等;不同设备种类烦多。这种业务采购模式在大规模数据中心带来IT的采购模式复杂,部署周期加长、在管理和后期维护等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困扰。
一、客户需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于传统的证券类业务也带来一系列的冲击和影响。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更好的响应业务部门和市场的变化,IT基础架构也需要考虑创新迭代,寻找一种更为敏捷的架构实现业务的创新和敏捷部署。兴业证券有限公司的大部分应用系统以X86虚拟化资源池的方式进行部署,大部分采用传统的三层架构,即X86服务器,光纤交换机、外接存储这样烟囱式架构;这种架构比较成熟,但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这种架构存在如下弊端:
· 架构复杂,维护难度高。需要各类的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包括存储、网络、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等;在运维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无法平滑的扩展。由于存储和计算资源池是分离的,需要预先进行规划考虑计算资源池与存储资源的匹配度;且在采购流程上周期较长;
· 单点故障的风险。由于采用的是烟囱式架构,前端挂载大量的服务器资源池。而在存储层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
· 性能的瓶颈。烟囱式架构的瓶颈通常体现在存储层级。当大量挂载虚拟化服务器后存储性能无法线性扩展,IO出现瓶颈,无法实现性能的线性扩展。
· 可管理性差。需要各类的专业人员进行维护。
· License费用。大量的虚拟化license费用支出
二、 解决方案
在与兴业证券多次沟通充分交流的背景下,兴业证券引入了“双态IT方法论”对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进行规划和梳理。
IT 作为支撑企业业务运行的载体与手段,业务的“双态”特性对 IT 系统建设也提出了相应挑战。企业 IT 部门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现有核心业务的 IT 能力,同时,也应满足各类创新业务,构建具备快速、敏捷特征的 IT 架构。“双态 IT”,聚焦于企业业务的稳、敏分析,帮助企业 IT 部门系统地采用传统的集中式和新兴的互联网分布式等信息技术架构,构建一套稳态、敏态和谐共存的新型 IT 架构。“双态 IT”,将确保企业 IT 部门实现稳、敏“双态”业务的 IT 精确匹配、提升企业 IT 贡献率、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最终确保企业“互联网 +”成功转型。
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从业务战略规划视角出发,审视自身的 IT 构建思路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目标。针对 IT 支撑业务有序发展和 IT 引领业务实现创新转型的不同使命,“双态 IT”可被归类为稳态 IT 和敏态 IT:
稳态 IT 特征:业务按照传统方式经营,战略目标明确,业务流程相对成熟,对应的信息化特征为 SOR(Systems of Record)。信息化是业务的有效支撑手段,企业当前的 IT 重点聚焦于实现业务电子化。
敏态 IT 特征:业务采用“互联网 +”思维模式,业务模式本身处在不断探索、优化、总结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试错来逐步完善;对应的信息化特征为 SOI (Systems of Innovation)。IT 与业务深度融合,是业务创新赖以实现的必备要素。
“双态 IT”不仅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在稳、敏两类不同业务形态中的价值释放,同时更加注重企业 IT 部门循序渐进地开展 IT 建设,持续不断地优化 IT 治理结构。依托企业业务稳、敏特性所得出的“双态 IT”技术架构
结合双态IT方法论的内涵,兴业证券引入了联想HX超融合一体机。联想HX系列超融合是敏态架构的典型代表。
兴业证券前后合计采购联想HX超融合共41个节点,9套集群;其中7套部署在VMWARE平台作为生产环境,其中一套AHV作为生产节点集群部署Oracle RAC集群,另一套AHV做为测试环境 。生产应用包括CRM、oracle集群、中间件、数据库、核心交易系统等。除超低延时业务系统、高频交易系统外,其余绝大部份业务将会尝试部署在超融合架构上。
三、收益
双态架构的理念和落地方法论助力客户方案建设,从方案评估、架构规划、现场交付,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超融合数据中心架构,从购买、部署、管理、扩展和支持实现了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管理的全流程整合。采购时,仅需简单叠加单个服务器能力、无需复杂估计;部署时,无需多种设备互联,配置简单,部署时间短,敏捷快速;管理时,管理界面简单,端到端可见,维护简单 ;扩展时,分布式架构,无单点瓶颈,扩展性好;支持及高可用,具备自恢复能力,减少管理复杂度,系统弹性高。
与传统数据中心采购模式对比具有如下收益:
· 按需扩展,性能和容量的同步扩展。
· 适用于业务的创新以及资源的快速部署和分发
· 大大缩短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流程的复杂度。
· 统一管理计算、存储、虚拟化等资源
· 分布式架构,线性扩展。无节点数限制,无单点故障
· 单一厂商保障所有软硬件,包括计算、存储和虚拟化的支持
· 内置同城和异地容灾能力。未来可扩展为福州、上海两中心容灾
· 内置AHV虚拟化平台,可大量节省虚拟化License费用
· 良好的用户体验,大大降低管理复杂度。运维管理简单化